一、項目背景
客戶位于老撾甘蒙省某工業園區內,是一家由多國投資建設的中大型制造工廠,員工來自老撾本地、中國、越南、泰國等多國。日常會議中常因語言障礙導致溝通效率低下,亟需一套智能化同聲傳譯系統,以實現跨語言實時溝通,提升跨國協作效率。
二、客戶核心需求
多語言實時互譯:支持中文、老撾語、英語、泰語、越南語的即時翻譯。
復雜場景適應性:適應工廠車間噪音環境,確保語音清晰度。
低延遲高準確率:會議內容需同步翻譯,延遲不超過1秒,專業術語翻譯準確率≥95%。
數據安全性:保護企業敏感信息不外泄。
三、解決方案亮點
1. 智能多語言矩陣支持
搭載**AI語音識別引擎(ASR)+ 神經網絡機器翻譯(NMT)+ 語音合成(TTS)**技術鏈,支持5種語言實時互譯,并預留東南亞小語種擴展接口。
定制化術語庫:針對「機械制造」「供應鏈管理」等專業領域預訓練行業詞庫,確保"注塑成型""QC檢測"等術語精準翻譯。
2. 超低延遲與抗干擾能力
采用邊緣計算+本地化部署,翻譯延遲控制在0.8秒內,支持200人會議室同步接收翻譯音頻。
集成AI降噪算法,有效過濾工廠環境中的設備轟鳴聲(實測降噪效果達30dB)。
3. 全場景覆蓋模式
在線/離線雙模式:針對東南亞網絡不穩定問題,支持本地服務器離線運行,斷網時仍可調用基礎詞庫翻譯。
多終端適配:通過會議平板、手機APP、無線耳機等多渠道輸出翻譯內容,支持語音轉文字投屏顯示。
4. 智能會議管理功能
自動生成多語言會議紀要,支持關鍵決策點標記與任務分派。
聲紋識別技術自動區分發言人角色,避免多人同時發言導致的翻譯混亂。
四、實施過程
本地化部署:在老撾工廠內部架設私有化服務器,確保數據不出境;完成中-老-英-泰-越五語種模型本地訓練。
場景模擬測試:在車間、會議室等不同噪聲環境下進行3輪壓力測試,優化麥克風陣列布局。
員工培訓:針對操作界面提供老撾語版操作手冊,現場演示多語言切換、緊急靜音等快捷操作。
五、客戶反饋:"系統上線后,中老團隊的技術交底會議效率顯著提升,泰國供應商現場談判周期縮短40%。"
六、行業價值
本方案通過「語言協同中臺+工業場景適配」的創新模式,助力"一帶一路"沿線企業的數字化協作升級。